来自竹叶海的“村改居”启示
竹叶海,一个有着诗一般名字的城中湖。位于硚口区最西端的易家街道竹叶海社区,因湖得名。
2012年,当额头湾村635户村民从村屋搬进竹叶海嘉园小区电梯高楼的时候,时任村支书陈军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
村湾变社区,村民变居民,
以后的路怎么走?
“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”“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武汉市生活垃圾示范点”“武汉市老年宜居社区”“武汉市平安创建示范社区”……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,是一条持续十年之久,一群党员带着群众探索,日渐清晰的“村改居”基层治理之路。
从村民变居民
“绿色积分”让楼道里锄头铁锹不见踪影
70岁的韩洪运每天早晚在竹叶海嘉园小区散步时,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:小区遛狗的居民,在狗狗排便之后,会掏出纸张包起粪便并及时清理地面,仅仅从这一点细节,就可以感受到现在和过去社区文明进步带来的变化。
▲ 竹叶海社区A区新增的垃圾分类收集屋
清理宠物排泄物的行为,在竹叶海社区正在进行的“绿色积分”考评中,是一个加分项。
2015年,竹叶海社区成立。两年之后,社区开始试行“绿色积分”,起因是村民搬进楼房后,将不舍丢弃的杂物堆放在楼道通风口,其中还包括锄头、铁锹和废旧电器。
“每次上面来检查,这都是扣分点,但社区每次组织强制清理,又都会扯皮。”
很多村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,刚搬进楼房,乡村生活习惯也带了过来。从村民变城市居民,城市化的核心是人。竹叶海社区从破解楼道乱堆放难题入手,逐步改变村民生活旧习。社区两委与几位老党员大量走访居民,到群众中去找办法,谋划出“绿色积分”的法子:居民主动清理杂物,可以到社区兑换积分,到了年底,这些积分还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。
党员发起,党员带头,“绿色积分”推出后,杂乱的楼道开始变得干净整洁,随手清理宠物排泄物也成为居民的习以为常,不仅如此,很多过去的难题都迎刃而解,小区环境可与商品房小区一较高下。
从“陌生人”到一家人
一张请柬开启“融合”之路
73岁的周腊梅至今保存着一张大红色请柬,虽然时隔5年,红色请柬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。
2017年重阳节前,社区工作人员敲开周腊梅的家门,将这张请柬递到她的手里,邀请她和老伴去刚刚建好的“百姓大舞台”吃敬老宴。请柬上写着她和老伴的名字。
“村改居”后十年间,大批外来购房者住进嘉园小区。如今,新居民和原住村民各占一半。为了打破交流的壁垒,社区尝试通过搭平台、搞活动,以增强村民、居民的凝聚力。考虑到过去村民有逢年过节、红白喜事聚在一起的民俗,“百姓大舞台”因此而设。这个一次可容纳300多人的室内活动场所,免费供村民、居民使用。
2017年重阳节,是“百姓大舞台”启用后的第一次活动,邀请嘉园小区65岁以上的老人吃敬老宴,不管你是原住村民还是买房迁入的新居民。
“吃饭在现在不算什么,但这份情,我记在心里。接到请柬的晚上,我还跟吖们打电话,说这个房子买得对。”
除了邀请老人吃敬老宴,逢年过节,竹叶海嘉园小区65岁以上的外来购房者,也会像原住村民一样,享受社区的福利,包括社区每年组织的免费体检,都是人人有份。
“买了这里的房子,都是这里的居民。”陈军将这种独创的做法称之为“融合”:社区治理仅靠社区十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,必须把社区党员、居民和村民融合到一起。如今,逢年过节“百姓大舞台”上的一场场欢聚,成了村民、居民融合交流的最佳场所。
关于“融合”,竹叶海嘉园小区还有新的满点技能加持:最初分配住房时,村委会配套出台了一个规定:过去同村湾的村民,尽量避免同一单元和同一楼层。让“远有亲,近有邻,好邻居,要互助;见面笑,招呼声,一回生,二回熟。”
“在这里,有各种各样的文艺团队,只要你有兴趣,都能找到适合。我们还成为社区的百姓通信员,配合社区收集居民诉求。”
在竹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,妇女之家、青少年活动室、图书室、书画室、练舞房等活动阵地,以及各种各样的文艺团队,成为联结居民和村民的一条条纽带。
▲ 竹叶海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收集民情民意信息,共建美好家园
老年人靠兴趣交朋友,年轻人靠遛娃建立社交圈。
32岁的居民赵桑桑和丈夫来自福建,4年前在竹叶海嘉园小区租房入住。2019年,社区第一次举办暑期托管班,她把刚上小学的大宝送去。去年和今年,她把大宝和二宝都送到社区暑期托管班,自己则专心在家带三宝。
暑期托管班的结业会演上,赵桑桑已和不少本地邻居成为知己,现在,新居民和原住村民聚在一起,谈家长里短,有说有笑,像是一家人。通过居民和村民之间的交流融合,大家住在一起,心也连在了一起。
邻里的事商量着办
一纸文明公约破解噪声难题
晚上八点半,竹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,“俏妈妈模特队”成员彭汉枝关闭音响,当晚的时装走步活动结束,一群时尚的老姐妹纷纷散去。
从今年6月17日开始,大家自觉遵守着社区的广场文化活动文明公约。
这份广场文化活动文明公约张贴在竹叶海嘉园小区的公告栏里,是社区、物业及4支文艺团体联合制定的。
公约对社区的4支文艺团体进行了活动时间及噪声分贝的约定:早上6时30分至8时30分,晚上8时30分前;60分贝以下,室内测量音量50分贝以下。
白纸黑字两页纸看似简单,当初却经历了三轮票决。
“往往是天不黑,几支舞蹈队就在广场上‘打擂’,声音一浪高过一浪。”“你们跳广场舞强身健体、愉悦身心,我们不反对。但是你们能不能把声音调小一点,不要打扰到邻居们休息。”广场舞拉进了邻里之间的距离,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扰民新问题。
“坐下来,好商量。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。”竹叶海社区下决心依靠居民的力量,解决这个问题。今年的6月16日,社区组织社区党员、物业工作人员、居民代表、文艺团体负责人,进行了一场“七点邻里议事庭”。数十人坐了一屋子,气氛热烈。
在前两轮磋商的基础上,当天晚上,4支文艺团队的负责人在文化活动文明公约上签字。在出台公约的同时,社区还根据广场舞的种类,将场地进行重新划分,规模大的文艺团队和广场舞音响都远离居民楼。噪音问题顺利破解。
▲ 竹叶海社区组织村民居民坐在睦邻议事厅讨论
本月初,位于竹叶海嘉园小区A区1栋、2栋之间的一座垃圾分类收集屋正式投用。这座标垃圾屋,轻触按钮,开启柜门,扔完垃圾后还可顺便洗手,新鲜且方便,受到居民们欢迎和点赞。
居民满意的背后,有一个136张意见征集表的故事。
这个垃圾收集屋起初设在2栋居民楼下,建成之后遭到2栋居民的反对,一是由于垃圾屋并不美观,二是因为距离一楼太近,夏天味道大。
好事得办好。社区决定由党员牵头重新选址,今年9月的社区“七点邻里议事庭”上,社区特别邀请一网格的民情信息员和1栋、2栋的部分居民代表参加,大家在会上商议出3个备选点。
会议结束后,党员和居民代表领取了136张意见征集表,逐一上门入户征求居民意见。114张回收的征集表,有108票投给了1栋、2栋的那个地址。
“在这里,小事随时议,大事开庭议、要事共同议,已经成为全体居民的共识。”
只有在细节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,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参与。竹叶海社区村改居的实践,实际上是一个从熟人社会,到陌生人社会,再到熟人社会的过程,党员当头雁,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途径,才能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提升。
@来源:长江日报大武汉
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
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
推荐阅读
求分享
求点赞
求在看